close

「醫學剛開始是科學,之後就變成藝術」;多麼具有禪意的一句話,以前總認為大部分的醫病關係總是冷冰冰的,但其實仍然有醫師致力於科學與藝術兩者之間,盡情揮灑所學,也盡心為每一位客戶找出最適合的治療,期待融合藝術後能為醫學開啟另一個新的樂章......

cute_child_in_a_flower_field-other  

文章轉貼自李孟儒醫師部落格

記得在當住院醫師的時候,跟著某位婦產科界的資深主任醫師開刀的時候,主任總是能在一片血泊之中,迅速的把手術完美的結束。有一次忍不住問主任說,是怎麼樣辦到的?主任只有淡淡的說了一句:「醫學剛開始是科學,之後變成藝術。」當時的我實在是有聽沒有懂。在醫師的訓練過程中,除了書本上的知識之外,對於臨床治療方面,目前最推崇的就是「實證醫學」的觀念,也就是透過網路篩選出最佳的醫學文獻證據,利用流行病學及統計方法嚴格評讀,最後將結果實際應用在病人的治療方向。而文獻的證據等級,從最高級:系統性的回顧 (system review) - 隨機控制研究 (Randomized control trial),到最低等級:專家意見 (expert opinion),醫師則是依據這些文獻的證據等級來找出最適合病人的治療方法。

所以,醫師當然是科學家,因為科學就是大膽假設,小心求證。利用已知最令人信服的科學證據來治療病人。

隨著文獻搜尋的次數及數量增加,雖然目前每天國際上的文獻發表多如牛毛,但是要達到最高等級 (系統性的回顧-隨機控制研究的文獻實在是屈指可數,所以常常要退而求其次,閱讀證據等級沒有那麼高的文獻。另外,要找到和題目完全相符合的文獻,常常是付之闕如。且大部分文獻的實驗對象,並不是針對東方人或是黃種人,人種的差異可能也必須考慮進去。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是獨一無二的個體,文獻本來就無法針對每個人的特質做出相對應的研究。

所以,最後到底要如何治療病人,還是需要醫師的綜合判斷。而這個判斷的過程,就是藝術。

舉例來說,對於進入試管嬰兒療程的難孕夫妻來說,到底要打長效還是短效排卵針,劑量應該要打多少,才能夠有足夠的成熟卵達到懷孕的目的,又不會造成過度刺激症候群。就必須考慮太太的身高、體重、年齡、抽血數值等諸多的因素,根據目前已知的文獻報告再加上個人的經驗累積,來調整針劑的種類及劑量。這個過程就如同藝術家『追求完美,近乎苛求』的境界,才有辦法針對每一個不同的個人,達到盡善盡美的個人化治療方針。

科學講求的邏輯推理,以及統計數據的實證,但是醫師卻要利用這些冷冰冰的數據,去治療活生生有體溫的每個人。因此,醫師要擁有科學家的精神,以及具備一顆藝術家的心,治療才會有溫度,才能達到身心靈的全人照顧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torkSR 的頭像
    StorkSR

    啟動幸福的關鍵

    StorkS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